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华商时讯» 详细页

七十年技术沉淀,匠心打造最快的冰

2021年1月22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近日完成速滑滑冰赛道的首次制冰工作。首次制冰的成功,也标志着国家速滑馆正式具备了迎接测试赛的条件。

2018年1月23日,国家速滑馆打下第一根基础桩,从那一刻起,国家速滑馆建设团队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开始了匠心、精心、细心的1095天的奋斗历程。2018年实现了精耕细作和拔地而起,结构封顶;

2019年编制天幕,实现了丝带飞舞,完成了世界上最大跨度(长度198米)的正交双向马鞍形索网屋顶和3360块玻璃组成的复杂双曲面幕墙的体育馆;

2020年,完成具有绿色、创新、全冰面面积近12000平方米的国家速滑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向“最快的冰”迈进。

国家速滑馆是最早确定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路线和系统方案的冬奥场馆。

国家速滑馆秉承绿色、环保、创新、可持续的原则,综合考虑奥运保障及赛后运营等因素,在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重大项目办的支持下,国家速滑馆公司多次组织院士、知名教授、制冷学会专家多方反复论证,最终采纳中粮工科北京事业部(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制冷专业总工程师马进提出的多功能超大冰面亚临界、跨临界多工况并行二氧化碳直接蒸发制冰集中式制冷系统方案,并由中粮工科北京事业部完成制冰系统设计和工程技术支持工作。建成后的国家速滑馆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多功能全冰面,也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冬奥速度滑冰场馆。三亿人上冰雪将是全球冰雪运动史上最大规模的发展阶段,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尤为关键,国家速滑馆制冰工程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引领作用,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意义,不仅能够积极推动创新产业的发展,而且为“中国冰雪运动技术路线和方案”的探索与验证提供了物质基础。

国家速滑馆是技术最复杂、制冰面积最大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绿色、环保冬奥场馆。

马进总工程师介绍,国家速滑馆冰面面积近12000平米,通过分模块控制单元,可以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既能满足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使用要求,还可以根据不同冰上项目对冰面的使用需求分区域制冰。“冰丝带”选用了环保型和可持续型最好的冷媒-----二氧化碳制冷剂,其ODP(破坏臭氧层潜能值)为0,GWP(全球变暖潜能值)为1,无色无味,不助燃,不可燃,是环保型和可持续性最好的冷媒之一。与常规制冷剂相比,可以提升能效20%以上,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滑冰联盟的高度评价。经理论分析,采用二氧化碳制冷,有把握实现冰表面温差不超过0.5℃,为“最快的冰”打下坚实基础,更加有利于运动员创造好的成绩。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北京2022冬奥会新建标志性场馆。首次制冰成功后,国家速滑馆为全面保障2021年测试活动和北京2022年奥运会顺利举办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粮工科北京事业部马进带领冰雪团队继续为赛事保障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为国家奥运赛事保驾护航,中粮工科北京事业部将继续发挥在低温及制冷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聚焦冷链物流主业,大力发展创新技术。发扬专业精神,持续为冬奥会项目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为赛事保驾护航。